新華網北京9月11日電(記者 令偉家) 一天、一月、一季……25年,一個沙漠鹽場,一步一步,發展成國際領先的治沙企業;一寸、一尺、一畝……5000多平方公里荒漠,一點一點,從漫漫黃沙變成綿綿綠洲;鄂爾多斯、北京、聯合國……庫布其的腳步,一聲一聲,從沙漠深處,踏響長城內外、地球東西。
  7000人的隊伍,25年的時間,5000平方公里的綠洲,上千億元的產業,這一組枯燥的數字,串起的是一張在國際上響噹噹的“中國名片”——庫布其治沙模式。
  25年間庫布其沙漠三分之一成綠洲
  黃河穿過寧夏,一路北上,在廣袤的內蒙古中部,寫下一個大大的“幾”。這個“幾”字內側的頂部,就是漫漫的庫布其沙漠。黃河似弓,沙漠如弦,這片1.86萬平方公里的沙漠,是我國第七大沙漠,也是十幾萬庫布其人的家園。
  25年前,一個叫王文彪的年輕人,帶著一支團隊,開始在庫布其沙漠修路種樹。25年間,汗水浸透沙漠,淚水滋潤苗木,心血灌溉綠洲。25年後,庫布其沙漠的三分之一,被縱橫交錯、總面積超過5000平方公里的綠色分塊切割。王文彪帶領的那支團隊,也從一個沙漠小鹽場,發展成為市值近千億元的現代企業——億利資源集團。
  庫布其治沙的腳步,傳遍了內蒙,傳出了中國,傳到了聯合國的殿堂。2007年,近百名全球治沙精英彙集到庫布其七星湖畔,開啟了第一屆庫布其沙漠論壇,並將此地作為論壇的永久會址。
  兩年一屆的論壇,動靜和反響越來越大。到2013年第四屆時,聯合國環境規劃署、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相繼加入主辦方行列,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也來電致賀。論壇成為聯合國組織牽頭主辦的全球唯一的國際性沙漠論壇。
  2013年9月24日,在納米比亞召開的聯合國“世界防治荒漠化大會”上,庫布其再次成為焦點,王文彪獲得聯合國首屆“全球治沙領導者獎”。
  今年4月22日,第45個世界地球日之際,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將庫布其沙漠生態治理區確立為全球沙漠“生態經濟示範區”,並把它作為全球首個荒漠化地區生態系統的研究對象,進行科學評估。
  可持續商業治沙
 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組織和190多個締約國代表認為,庫布其荒漠化防治為世界樹立了典範,創造了“市場化、產業化、公益化”的治沙經驗,探索出一條“治沙、生態、民生、經濟”平衡驅動的可持續發展之路。
  下麵的數據,也許能形象地反映出庫布其“四輪驅動”的平衡發展模式:
  通過種樹、種甘草、建鎖邊林,億利資源共綠化了5000多平方公里的沙漠,占整個庫布其面積的近1/3,相當於七八個新加坡的面積。
  建成了200多公里的沙漠生態綠色屏障,使京津冀地區的沙塵暴明顯減少。降水量從不足400毫米發展到2013年的1000毫米,多年不見的仙鶴、狐狸等野獸開始出沒。
  沙區農牧民除了有償租賃、以沙入股獲得收益外,數萬農牧民每年僅生態建設工程的勞務收入就可達3億多元。統計顯示,億利資源治沙和發展沙產業使當地牧民的年均收入在近10年間增長了7倍。
  和綠色蔓延相隨的,是億利資源產業鏈的不斷加粗拉長。沙漠,在產業的魔力下“點石成金”,防沙治沙—生態修複—土地整治—產業開發的沙漠生態經濟循環產業體系正形成:沙漠陽光發電,沙柳、檸條作肥料,沙漠甘草、紅棗、蓯蓉源源不斷輸送到全國各地。
  沙漠生態事業,只有在市場的魔棒下,才能跳出美麗的舞步。正如王文彪所說,可持續商業治沙模式,在西部地區取得的成功實踐,是中國防沙治沙的一項重要成果,也為世界防沙治沙起到很好示範。
  把“治沙連鎖店”開到全球
  “億利資源改善了一片生態,提高了一方民生,但最值得驕傲的,是形成並輸出了一個成功的模式——庫布其模式。”王文彪說,這個模式的內涵,就是“生態、經濟、民生”平衡驅動,自然、企業、社會和諧共處的可持續發展。
  今年初,億利資源和張家口市簽署了“河北壩上生態屏障工程”戰略合作協議,庫布其模式在京張地區萌出新芽:30000畝的綠化總面積於6月底順利完成,一期春季造林工程如期竣工,二期雨季造林工程也馬不停蹄地全面開展。京張生態走廊的建成,將使張家口地區實現生態修複、經濟增長和改善民生的三贏目標。
  遠在南疆的塔克拉瑪乾沙漠,也響起了庫布其人的腳步聲。今年4月22日,億利資源新疆生態建設團隊聯合當地大學生、社會環保人士走進塔克拉瑪乾沙漠,開啟了南疆生態修複建設工程。經過一個月的奮戰,數百萬棵甘草、沙柳、新疆楊、沙拐棗在30000畝塔克拉瑪乾沙漠生根發芽。
  庫布其的“連鎖店”,也開始走向世界。在去年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大會上,王文彪就明確表示,非常渴望與非洲在荒漠化防治領域交流經驗,展開合作。“我希望在庫布其發起的全球荒漠化治理行動能在非洲生根發芽,並希望防沙治沙能成為中非第二條‘坦贊鐵路’”。
(編輯:SN099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sayustdswl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